一、开漳圣王及其亲属部将崇拜
位于漳州城东的官园威惠庙,始建于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2002年重建,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,配祀元光祖母魏妈、父陈政、子孙陈珦、陈酆、陈谟、部属李伯瑶、马仁两位将军。每逢庙庆时节,庙方均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,信众云集,场面宏大;就是平日里,也有许多信众入庙进香参拜。庙里有两幅楹联:“开辟蛮荒始建漳,圣绩宏伟后封王”、“威振东土荡寇安邦,惠霈南疆开漳治郡”,对联赞颂唐代儒将陈元光及其家属、部属开漳治漳的历史功绩。
目前,漳州全境有开漳圣王庙250多座;分灵台湾的有380多座,信众约800万人;在东南亚各地也有圣王庙二三十座之多。千百年来,漳州民众及移民海外的后裔、同胞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这位开漳先贤。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,所有的这些逐步演变成一种世代相传、具有闽南特色的 “开漳圣王及其亲属部将”崇拜现象。
唐代初期,闽南和粤东地区“蛮獠”作乱。唐总章二年(669年),时年13岁的陈元光(河南光州固始人,字廷炬,号龙湖)随其父归德将军陈政率中原子弟兵入闽平定泉潮间的“蛮獠”之乱。仪凤二年(677年),陈政病逝,陈元光袭父职,继领岭南行军总管职,于相继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峒之后,拓土开疆,奏请置立漳州,为首任漳州刺史。景云二年(711年)农历十一月五日,粤东流寇雷万兴、苗自成之子纠集的残部潜至岳山,陈元光在出巡途中闻警,率领骑兵迎战,因援兵未至,终因寡不敌众,被敌将领蓝奉高刺殁,享年55岁。百姓闻讯,如丧考妣,相与制服哭之,追思之甚,更捏像而祀之,权葬于云霄之大峙原。贞元二年(786年),因州治迁至龙溪,为祭祀之便,移葬于今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。
陈元光为国捐躯后,朝廷于次年,即先天元年(712年)诏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,谥忠毅文惠,并于漳江畔之州治所在地为其建立祠庙。宋追封开漳主圣王,加谥忠毅文惠王、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;明追封昭烈侯、威惠开漳主圣王;清追封高封祀典开漳圣王,民间尊称“开漳圣王”。特别是宋以后其“神迹”大显,民间更为崇信,逐渐形成以“开漳圣王”为核心,以其直系亲属为辅助,以部将僚属为拱卫的“开漳圣王”崇拜信仰体系。
如今,每年元宵节圣王巡安活动和农历二月十四日圣王诞辰日,闽南各地城乡的威惠庙都会举行隆重热闹的“鉴王”“走王”“巡安”等民俗活动,再现开漳圣王陈元光当年戍境安民、军民一家的情景,各村各社都搭台演戏、放映电影,人神同乐,其乐融融。这些民俗活动吸引了大批台胞和海外侨胞前来,与祖籍地乡亲共度佳节。
此后,开漳后裔不断向台湾、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迁徙,落籍当地的同时,也带去了“开漳圣王信仰”。从此,“开漳圣王”系列神明成为两岸共同信奉的神祇。“开漳圣王”崇拜信仰体系,虽历经沧桑而香火不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