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
漳浦县赤岭乡: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  奏响畲乡振兴新乐章
2024-08-09 10:43 来源: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

    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区,生态资源丰富,畲族文化底蕴深厚。近年来,赤岭畲族乡立足实际、因地制宜,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,走出一条“支部引领、资源盘活、产业推动、村企联建、共同富裕”的特色之路。

    一、实施“一村一策”方案,实现畲乡村级集体增收

    赤岭畲族乡党委通过制定“一村一策”方案和发展推进计划,将党建引领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生产力。在土地开发方面紧抓政策红利,通过承包、转租等方式盘活闲置园地和山地,新增开发水田130亩、旱地50亩。连续十年每年获得水田管护费每亩5000元、旱地管护费每亩2000元,以及土地发包收入等收益,实现全乡村级集体收入年增收超过75万元。

    二、推行“集体经济+”模式,促进文旅特色项目发展

    借助乡村振兴项目,赤岭畲族乡探索出“集体经济+”的发展模式,将各村的农文旅项目“串珠成链”,形成了网红打卡、农事体验、研学交流协同的发展格局。土塔村成立“漳州市乐无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”,利用旧小学闲置房间,打造集“农家柴火灶小院、生态农业田园采摘、印石岩古迹打卡点”为一体的农文旅发展项目;山平村依托雨霁顶“三官大帝”庙朝圣文化,投入奖补资金45万元修缮闲置房屋,建成文旅配套服务场所出租,预计每年增加村财收入4万元;石椅村与漳州蓝氏宗亲联合贸易有限公司合作,建设共享菜园等“归野计划”项目,打造“畲族文化体验区”,开展文化探索与农事体验。

    三、坚持“党支部+合作社+企业”模式,推动民族乡村产业振兴

    在“村企共建”方面,赤岭畲族乡坚持“党支部+合作社+企业”的发展模式,推动乡村振兴。杨美村乡贤促进会主动作为,通过村村联建、村企联建、产业联建“三联并进”模式,帮助杨美村、油坑村、山平村克服经营经验不足、缺乏项目等困难。土塔村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,通过乡贤牵线,盘活幸福园及村部屋顶闲置空间,开发建设约22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,并接入国家电网发电受益,预计每年增加电费收益约4万元,实现每年光伏发电收入约7.5万元。土塔村、石坑村领办经济合作社,利用“福村贷”扶持政策,分别贷款100万元入股当地乡贤创办的蛋鸡养殖企业,土塔村实现每年固定分红8万元,石坑村每年固定分红12万元。

    下一步,漳浦县赤岭乡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,着力在体制机制、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,补齐农民增收、乡村发展“短板”。(来源:漳浦县民族宗教局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