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州市民族宗教局通过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,创新文化宣传载体,加强民族文化宣传力度等举措,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自信,加快民族乡村文化振兴步伐。
一、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,提升文化自信。漳州市现有高山族拉手舞、高山族舞蹈、高山族服饰和华安畲家民歌、畲乡辇艺等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拥有一批国家级、省级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人。漳州市民族宗教局举办民族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培训班,着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。组织全市各县(区)的民族宗教局民族工作负责人,国家、市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(少数民族代表、民族乡文化中心负责人,民族村(自然村)文化室管理人,民族村(自然村)表演队领队等学习《乡振兴促进法》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等内容并互相交流探讨。
二、创新载体,融入主流文化。漳州畲族人口6.66万人,居全省第二位,是福建畲族重要祖居地和台湾畲族重要发源地。从漳浦蓝氏种玉堂分支到全国各地的宗亲达40多万人,漳州市民族宗教局支持各地开展族谱对接,台湾蓝氏宗亲年年回乡谒祖。经过三年努力,《漳浦蓝氏种玉堂族谱》新编印发。在各方共努力下,以畲族将军蓝理为题材的电影《特殊保镖之明日战神》于2021年8月18日上映。电影主人公蓝理发奋图强、勇斗海盗、投军平蕃的精彩故事,突显了“勇壮简易,所向无前”的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、鞭策着各族人民拼搏进取、为中华民族争光。
三、加强宣传民族团结主旋律,培育文化自豪感。漳州市民族宗教局指导华安县民族宗教局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《我们和党旗在一起———56个民族心向党》之“高山舞风情、族人颂党恩”微视频融媒体报道、织全县部分高山族男女老少(包括党员、群众)与党旗合影,并拍摄唱红歌微视频。该作品被列入国家民委党100周年大型主题宣传内容。
目前,漳州市17个民族村成立了民族文化表演团队。畲族“请火节”、三月三节、畲家婚俗、千人长桌宴红星村“抢孤棚”、赤岭“种玉堂”祭祖活动、华安畲家民歌等活动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重头戏。民族乡村的民族中学、蓝氏种玉堂宗祠、文化广场等已成为民族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阵地,同时漳州市民族宗局做好项目扶持,全市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提升、经济不断发展、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。华安官畲畲族村、坪水畲族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。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