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漳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,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,有力推进全市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,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,努力构筑“民族发展同心圆”。一是补民生短板,推进共享发展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以民族专项资金为杠杆,统筹各级各部门资金约1.77亿元,全市3个民族乡36个民族村、7个高山族聚居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投入近2000万,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二是兴民族文化,民族记忆悄然回归。结合畲族文脉保护,一批古民居得到修缮,构筑出一批畲族、高山族独特的村寨。赓续红色血脉,编印全市民族宗教建党百年红色故事。发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,同时培育少数民族文化人才,拥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三是发展“产业+旅游”,产业互补升级。民族乡村将民族文化、历史文化、饮食文化和茶文化融入旅游业开发,发展茶叶、蔬菜、水果等绿色经济,推动产业互补。据统计,2021年度全市3个民族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9元,比2020年增长4.6%。四是宗亲联谊,推动两岸民族融合发展。发挥福建畲族重要祖居地、台湾蓝氏畲族重要祖源地以及全省大陆高山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优势,多次与台湾同胞开展两岸联谊活动,努力推进海峡两岸民族融合发展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