坪水村位于华安县高安镇,有着近400年的历史,是闽南畲族文化据点。2016年,华安启动了“桃源秘境,畲乡坪水”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设,坪水村自此焕然一新,“春可赏花、夏能避暑、秋来割稻、冬来过节”的特色打造,吸引了四方宾客。2019年,获得福建省首批避暑清凉福地、福建省森林村庄称号。年游客接待数达10万人次,年收入达700万元。通过参与旅游收益分成,坪水村实现零村财破壳,收入达十多万元。村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,翻了好几番。畲家客栈、特色民宿、农家乐餐馆等,不但发展了乡村旅游产业,还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,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。
在此期间,坪水村舞蹈队的建立也日渐成熟。“工厂员工”“水电工”“木工”……摇身一变,成了“文艺表演者”。村里请来了专业的舞蹈老师,从零教起。压腿、下腰、劈叉……笑称自己老胳膊老腿的90后姑娘们,开始了高强度训练。“动作经常记不住,一支舞要学十几天。”而对于男生来说,难度就更上一层了。“为了锻炼体能,仰卧起坐、俯卧撑都是100个起算。”队员钟海川觉得,跳舞这事儿可不比干农活轻松,“第一次上台表演,紧张得浑身僵硬。”但是时间久了,游客给予的反馈会让他越来越放松和兴奋。
舞蹈队14个队员里,包括了6对夫妻。作为唯一一个“外姓人”,十年前嫁到坪水村的江西姑娘周恒恒,改变的不单单是可以劈叉自如这么简单了。“以前村里都是土路、土房,不要说跳舞了,环境脏乱差,生活都成问题。”见证了村容村貌的大变样,说一口流利的畲族客家话的周恒恒,感慨良多,“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,能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。”《山哈小子》《农耕表演》《畲族婚嫁》……十几支舞蹈里裹着畲寨浓浓的热情。“我们也许跳得不专业,但是我们跳得有感情,还很开心。”
曾经手脚不大灵活、总也记不住动作的队员们,如今在几天时间内,就能完成一支舞蹈的学习了。曾经的羞涩和紧张,也被游客的喝彩一扫而光。“有人跟我说,就是喜欢我们这样‘土里土气’的表演,有一种原生态的激情和力量。”钟海川笑称,“这是对我们最高的评价。”(闽南日报)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